互動裝置設計

互動鋼琴鍵盤、互動 Rap 發話柱 (2015)
創作者:互動音樂與多媒體實驗室 & 薪傳打擊樂團(「PlayMaker 科技互動即興教育劇場」產學合作案)
技術:Max/MSP/Jitter、Arduino









結合穿戴式腦波儀之冥想練習互動裝置(2015)
創作者:蔡潤彬 
創作理念:人類擁有的五感,是接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很多時候,我們某一感官接受刺激后,會誘發另一感覺器官同時產生感覺。如:如望梅止渴、談虎色變等典故,都揭示了這個有趣又十分常見的心裡現象──共感覺。目前市面上香薰雖機種類繁多卻功能單一,只有少部份加入燈光等其它功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故本研究嘗試利用共感覺心裡現象,增加與強化香薰機聽覺、視覺予人的感官刺激,從而誘發共感覺的加乘作用,增加香薰機在使用上的情境體驗。



《囙》(2015)
創作者:邱偉智
創作理念:本研究之作品《囙》,其準則作曲系統主要包含主奏、伴奏、鼓組三種樂器,和wahwah、stutter、pitch-shifter 三種聲音效果器,並能藉由循環式步進序列器(Step Sequencer)所構成的樂句,讓觀賞者進行電子音樂類型的創作。《囙》在實體開發部分,選用導電顏料繪製主視覺圖像,並應用電容感測技術(Capacitive Sensing)讓圖像能以觸碰或距離感測的方式互動,《囙》在互動中將有影像的回饋,投射在裝置表面上,產生動態的視覺特效,同時也達成操作的可能性。
技術:Arduino、Max/MSP/Jitter




Color ‧ Note (2015)
創作者:羅盛嘉、張唯倫、蕭博謙(本研究室成員)、謝銘燦(本研究室成員)
創作理念:以復古的唱片機作為靈感發想,透過攝影機,偵測音符的顏色以及位置,產生出以五聲音階­­為主,客製化的互動唱盤音樂。
技術:Max/MSP/Jitter、Arduino



Color Music Chem (2014)
創作者:蔡潤彬(本研究室成員)、吳盈蒨
創作理念:透過像是操作化學實驗般地調配自己專屬的數位音樂與燈光顏色效果,將有形的實體操作轉化成無形的聲音及光線,搭配水面因振動而產生的波紋及鏡面的反射,成就一場視覺、聽覺感觀的雙重饗宴。
技術:Max/MSP/Jitter、Arduino


媒熵 (2014)

獲獎:2014 「放視大賞」數位內容創意競賽跨領域組佳作
創作者:邱偉智(本研究室成員)、翁哲川
創作理念:媒熵 結合網絡、譯者以及生態系,資料亦像是生物的細胞,彼此交流互動,會繁衍會進化也會死­亡,進而交織成一個生態系。熵被用於計算系統中的失序現象,亦即是說明這個系統無法詳­細將所有細胞地話語轉達出去,而只會發出抽象的數位信號,呈現出個體的開端與終結、存­在與延續。
技術:Max/MSP/Jitter、Processing、Arduino




聽說手套 (2014)
獲獎:SIGMU第一屆創意生活智慧競賽「最佳創新開發獎」
創作者:嚴堯瀚(本研究室成員)、謝雅、陳貞元、貝妮可

創作理念:透過曲度感應器與手套結合,讓聽障者可以藉由「聽說手套」的感應器及LED面版,結合手語動作,可與其他不懂手語的正常人相互溝通。
技術:Arduino、曲度感應器



意識島 (2013)
獲獎:本實驗室成員林利津同學的互動影音裝置作品「意識島」入選 102 年度「新北市創意新人獎」,並於新北市藝文中心藝廊展出。
創作者:林利津 (本研究室成員)、林昱君
創作理念:每個島嶼都如同一種想法、一個意識,而意識之上,常還存在著意識之下。新生的島嶼,消逝的島嶼,如同意識般不斷重生、輪迴。
技術:Max/MSP/Jitter、Quartz Composer




Candy (2013) 
創作者:林利津(本研究室成員)、林昱君
創作理念:凱蒂是一位十分愛吃甜食的女孩,甜食在她心中的存在無可取代。心情好的時吃糖,心情不好的時候更要吃糖,然後這麼熱愛甜食的她不知道的是,她已經患­了甜食上癮症候群,而且是第三期。創作透過實體投影結合互動裝置,如同劇場般的演繹出堂凱蒂的故事,此時參與的觀眾變化身成故事的主角,穿梭在這場甜食上癮的饗宴中。
技術:Max/MSP/Jitter, Arduino



光陰 / 晃影 (2013)
獲獎:ASUS 創意體感程式開發大賽入圍作品(http://event.asus.com/tw/xtion/gallery/gallery/work_list.aspx )
創作者:林利津 (本研究室成員)、吳沛蓉(本研究室成員)、翁哲川、林昱君樸
創作理念:利用Xtion體感控制器,控制聲音與影像,體驗互動DVJ的趣味。
技術:Max/MSP、Xtion、Quartz Composer


遊夢人 (2012)

獲獎:ASUS 創意體感程式開發大賽入圍作品(http://event.asus.com/tw/xtion/gallery/gallery/work_list.aspx )
創作者:吳沛蓉(本研究室成員)、邱偉智(本研究室成員)、翁哲川、陳紹樸
創作理念:在夢中,我們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在夢境中可以拋開理性思考,盡情遊戲期中。但夢不是真實,每個夢裡有個目標就是離開夢境,我們作夢的目的是為了醒來,要如何在夢裡面醒來考驗玩家的智慧。
技術:Kinect、Unity 3D



Bionic Orchid (仿生蘭花)(2012)

獲獎:本實驗室成員林利津等互動裝置作品 Bionic Orchid (仿生蘭花)入選入選 2013 新一代設計獎「數位多媒體設計類」決選作品、並獲得《想像的風景II-不朽的追求》國際學生新媒體藝術競賽第一名。
創作者:林利津 (本研究室成員)、林昱君、李奕宣、陳積多、翁紫鳳
創作理念:植物有情感和靈性,人與植物的互動中,植物也有情緒反應的回饋。此裝置的發想緣起於一個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測謊儀器專家克裏夫.巴克斯特的故事。他把測謊機的電擊接到了一株植物上,並向它澆水,而從紀錄電流的紙上,出現了與人在高­興時感情激動類似的曲線圖形。植物也是有感覺的,這個現象被稱作「巴克斯特效應」。這個故事讓我們覺得,在地球上的任何生命都有想法和感受,只是我們無法互相溝通。而我們應該要突破這層限制,透過裝置讓人們也能了解到植物所具有的情感。此裝置藉由人與植物的互動,去表現出植物仿生的一面,透過我們所設計的互動模式,喚醒人們對於植物生命的重視。
技術:Max/MSP/Jitter 、Processing、Arduino



核電歸零

創作者:林利津 、邱偉智
創作理念:核子吸收中子後,會成為其核種的同位素。以U-235為例,其吸收中子成為 U-236­。核能雖然帶來經濟效益,但潛在的風險卻十分的高。而處理核廢料也是一項複雜的問題,核­能這個兩面刃的議題需要被審慎得思考。藉由使用者敲擊、搬動核能廢料桶產生即時的互動,將我們的理念傳遞出去,喚醒社會大眾­的注意並持續關注這項議題。
技術:Max/MSP/Jit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